随着腾讯9·30架构调整一周年的到来以及阿里杭州云栖大会的落幕,关于云厂商架构调整后的形态与打法的话题重回人们视线。
全球公有云中,前五大供应商的主导地位更加明显,它们控制着四分之三的市场。
按照IDC的数据,阿里云公共云市场份额已超过中国第2-8名总和。
国内,以BAT、华为为代表的厂商构筑了特殊的云上商业形态——尽管这都是血腥竞争后的结果。
去年的那波集体调整,把云计算放在了产业转型的风口。用行业人士一句接地气的话说,云部门的地位被拔高了,客户知道我们是举集团之力来帮他们上云,放心,踏实,毕竟公司那么大,不会倒,风险也会比较小。
升级之后,我们看到,技术中台名声大噪,芯片大战隔空打响,数字政府刮起狂潮,工业互联网领域全面开打,人才的进入与流失成为云厂商被人关注的变量与焦点。
如果,以腾讯9·30架构调整为起点的话,这一年中,云行业发生了哪些变化?尤其是阿里、腾讯、百度以及华为的云战略又有哪些变种?
狭路相逢勇者胜
什么是勇者的表现?
战略与眼光。
阿里2009年入局,最早做了云计算的生意,现在成为头牌,确实证明了自己的努力与“幸运”。
腾讯迎头追赶,在2018年9·30架构调整后开始改变保守的打法,在各项能力上进行了激进的展示。
百度是李彦宏口中“天生具有云计算基因”的公司,有个最新的成绩是“单季度最快达到10亿云收入”,这个点,百度一直在卖力宣传。百度AI必须要有依托,百度云是必选项。
而华为云,ICT出身的云厂商,从“不与合作伙伴竞争”,不想抢运营商的业务,到现在开始各个城市巡展卖公有云,业界也看到了其积极的换阵,继续巩固在政务、运营商领域的优势。
整体来看,云计算经历了市场培育,概念期已过,进入普及期,下一阶段就是收割期,阿里、腾讯、百度、华为的强势出击,为时不晚。
从业界的角度来审视,这四家的云战略凸显了未来几年的考量:
1)阿里的云战略:练好内功被集成。具体体现为——技术:达摩院加持的云;产品:数据智能的云;商业:最佳实践的云;生态:被集成的云。整体来看,阿里云智能平台将成为“商业操作系统”的落地与出口,同时阿里云继续重点围绕“五新”战略布局“云 AI”。
2)腾讯的云战略:腾讯CSIG成为腾讯ToB战略的对外窗口,其他业务则是智囊军团,腾讯云以枢纽式的连接,把C端消费互联网资源连接到B端产业互联网,提供云计算、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。
3)百度的云战略:百度云是ABC云,即“AI人工智能 BigData大数据 CloudComputing云计算”三位一体,云承载着百度 AI To B 商业化的使命。
4)华为的云战略:体现在集团4大计算战略中——基于架构创新、投资全场景处理器族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商业策略、构建开放生态进行布局。
各有千秋,云变得更底层更具支撑力。在早期生意模式上,云厂商叠加了不同的商业玩法,未来的战略中,所有的IT、硬件也都会重做一遍。
尤其是公有云变得更重,云厂商的钱包显得更为关键。
掌门人
谈一谈现在这几家云厂商的掌门人。
一方面是云业务的一把手,一方面是公司级高管——这种职位组合成为目前BAT三大公司云业务负责人的标配。
行癫(阿里云总裁张建锋)是个70后,在阿里待了15年之久,此前一直在淘宝体系工作,从架构师到阿里集团CTO,一直是走技术路线。到今天,他全面执掌阿里云智能事业群,是达摩院院长,还是阿里中台战略的执行者。他直接向逍遥子(阿里CEO)汇报。
阿里云总裁
密文,听上去遥远而陌生。在很多人的印象中,自从二次世界大战中双方呕心呖血拼了老命破解对方的密码之后,就随着电报的淘汰而销声匿迹了。 然而事实并不如此,就连最傻白甜的妹子都天天在用这种密文,只不...
查看全文阿里云联合广东办政务数据创新大赛 用人工智能接管卫星做国土监察 雷锋网消息,11月22日,在云栖大会·广东分会上,阿里云天池宣布了广东政务数据创新大赛的最终成绩。北京邮电大学团队和浙江大学团队分别获...
查看全文3月20日,微软于北京举办“立足中国,放眼全球,微软智能云数字新丝路”媒体沟通会,从会议slogan可以看出,微软手抓中国与国际的布局,以及希冀通过加速数字化转型,予力中国企业出海全球、全球企业深耕中国的...
查看全文11月23日,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·互联网发展论坛上,阿里云自主研发的神龙云服务器架构入选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,神龙解决了困扰云计算行业多年的虚拟化性能损耗问题,让服务器发挥出更高的性能、更加稳定。...
查看全文
您好!请登录